2月28日上午,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在绿色环境楼100号报告厅举行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讲席教授郑春苗受聘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第200期环境讲坛。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代表学校向郑春苗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并佩戴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校徽。随后,郑春苗与交大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做客第200期环境讲坛,带来题为“全球变化下的地下水管理:挑战与前沿”的精彩报告。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曹心德主持。
活动伊始,曹心德致欢迎辞,并详细介绍了郑春苗教育背景和科研经历,高度评价了郑春苗在地下水污染模拟、全球尺度地下水管理等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曾小勤代表学校向郑春苗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并佩戴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校徽。曾小勤表示,郑教授在地下水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与交大环境学科发展方向深度契合,他的加盟将助力交大在生态环境、水文地质与全球变化领域实现新突破。郑春苗表示,未来将依托交大平台,聚焦多尺度地下水污染机制与修复技术、流域生态-水文-环境过程,以及全球变化下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攻关。
讲座上,郑春苗首先回顾了自己从中国水文地质本科教育到海外留学再到回国工作的科研历程,强调了跨学科协作与国际化视野在推动地下水研究中的关键作用,系统阐述了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环、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针对地下水管理的复杂性,郑春苗提出“脆弱性六维框架”,从地面沉降、污染健康风险,到水-能-粮的嵌套关系,层层剖析全球变化下的治理难题。通过华北平原模型推演,强调“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的必然性,并现场演示了水下机器人三维采样与预警平台,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水土共治的创新实践。
展望地下水科学前沿,郑春苗以团队在《Science》期刊的最新综述为纲,指出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全球水循环格局,而机器学习、遥感大数据与跨尺度模型的深度融合将开启管理新范式。他特别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陆海耦合模型的突破—通过整合20000+监测点数据与高德人口迁徙信息,首次实现珠江口藻华爆发的多源预测,为“从流域到海湾”的精准治理提供科技样板。
活动尾声,曹心德为郑春苗颁发了环境讲坛荣誉证书,并再次对郑教授所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
郑春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博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咨询专家。现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副校长、讲席教授。曾任南方科技大学伟德bevictor中文网页创院院长、校长办公会成员,北京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讲席教授,以及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Lindahl冠名讲席教授。在地下水污染机制与修复技术、流域生态-水文-环境过程,以及全球变化与新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开发了地下水污染模拟标准软件MT3D和MT3DMS,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出版专著6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8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现任国际期刊Sustainable Horizons创刊主编,曾任国际水文科协国际地下水委员会主席。荣获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杰出贡献奖(1998);美国地质学会Birdsall-Dreiss杰出讲席奖(2009);国际水文地质界最高荣誉美国地质学会O.E. Meinzer奖(2013);美国地下水协最高科学奖会M. King Hubbert奖(2013);第11届苏丹•本•阿卜杜勒亲王国际水奖(2024)。